中医辨证论治分气血、阴阳、表里、虚实等,对照身体表现(症状)如何区分自己属于什么体质,在家自行进行调理呢?下面几张图片将分别阐述,希望能够帮助你。
八种常见体质主要症状
一,气虚
气虚是指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。所谓气,是人体最基本的物质,由肾中的精气、脾胃吸收运化水谷之气和肺吸入的清气共同结合而成。
气虚,泛指身体虚弱、面色苍白、呼吸短促、四肢乏力、头晕、动则汗出、语声低微等。包括元气、宗气、卫气的虚损,以及气的推动、温煦、防御、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,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,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。人的生命活动从根本上讲就是元气升降出入的运动。
气虚是一种多发证,多因先天不足、营养不良、年老虚弱、久病未愈、大手术后及疲劳过度。在临床上,气虚还包括肺气虚、心气虚、脾气虚、肾气虚诸证。
二,血虚
血虚指体内阴血亏损的病理现象。可由失血过多,或久病阴血虚耗,或脾胃功能失常,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液等所致。由于气与血有密切关系,故血虚易引起气虚,而气虚不能化生血液,又为形成血虚的一个因素。血虚主症为面色萎黄.眩晕.心悸.失眠.脉虚细等。
三,痰湿
痰湿多由饮食不当或疾病困扰而导致。这里的“痰”并非只指一般概念中的痰,而是指人体津液的异常积留,是病理性的产物;“湿”分为内湿和外湿,外湿指空气潮湿、环境潮湿,如淋雨、居处潮湿等,外在湿气会侵犯人体而致病;内湿是指消化系统运作失宜,对水在体内的流动失控以致津液停聚,或因饮食水分过多,或因饮酒、乳酪、生冷饮料,而使体内津液聚停而形成内湿。此种体质者多伴有脾胃功能失调、内分泌失调等。
四,肝郁
肝郁一般是指情志不遂、饮食失节等原因导致肝脏的疏泄功能异常,气机不畅所表现出的一种病理状态。
中医认为肝主疏泄,具有疏通的作用。如果长期处于精神压力大、情绪不佳的状态下,或者经常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,可能会使肝的疏泄功能出现异常,从而引起肝郁的情况。患者通常会出现胸闷、食欲减退、月经不调等症状。随着病情的发展,还可能会伴有头晕目眩、失眠多梦等不适症状。
五,肺弱
肺弱在中医又叫肺气虚及肺的生理功能减弱,多由寒温不适,久咳伤气,悲伤不已,劳逸不当所致。可以表现为少气乏力,稍有劳作则气喘吁吁,呼吸气促,人体抵抗力下降,容易感染外邪,易于感冒。多有畏寒流清鼻涕之症,遇寒冷易发作鼻窦炎,常伴有皮肤干燥,瘙痒,秋冬气候干燥时尤为突出。常可导致肾阳不足,使水运不利,出现尿频。在中医肺主皮毛,司呼吸,所以肺弱有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,动则喘气,还伴有畏风怕风自汗等。
六,肾虚
肾虚指肾脏精气阴阳不足。肾虚的种类有很多,其中最常见的是肾阴虚,肾阳虚。肾虚的症状:肾阳虚的症状为腰酸、四肢发冷、畏寒,甚至还有水肿,为“寒”的症状,性功能不好也会导致肾阳虚;肾阴虚的症状为“热”,主要有腰酸、燥热、盗汗、虚汗、头晕、耳鸣等。
现代科学证明,当人发生肾虚时,无论肾阴虚还是肾阳虚,都会导致人的免疫能力的降低,有更多的证据表明,肾虚发生时,肾脏的免疫能力降低,而肾脏的微循环系统亦会发生阻塞,肾络呈现不通。所以对于肾虚的治疗应防治结合。
七,阴虚
阴虚是指由于阴液不足,不能滋润,不能制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。临床表现为手足心热、午后潮热、盗汗、口燥咽干、体质瘦小等。阴虚有两组症候群,第一个是滋润不足症候群,第二个是阳亢或阳热症候群,此外糖尿病患者多为阴虚的表现。
八,阳虚
阳虚指机体阳气虚衰,机能减退或衰弱,代谢活动减退,机体反应性低下,阳热不足的病理现象。阳气有温暖肢体、脏腑的作用,如果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,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。常见的有胃阳虚、脾阳虚、肾阳虚等。阳虚主证为畏寒肢冷、面色苍白、大便溏薄、小便清长、脉沉微无力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