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年一度三伏天,冬病夏治正当时。
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法,简称“三伏贴”,是将中医时间医学、针灸学和外治法有机结合的中医“治未病”的重要手段,是根据中医理论,选用辛温类具有祛寒、通经等功效的药物制作成贴敷膏,利用全年气温最高、阳气最旺的夏至后“三伏”期间,以人体背部的脏腑俞穴为主要穴位进行敷贴,以防病治病的中医特色外治方法。
“三伏贴”最早源自清代《张氏医通》记载的白芥子发泡疗法,以麻黄、白芥子、甘遂等药为主调配而成。从中医来看,这些都是辛温散寒的代表药,通过贴敷在天突穴、膻中穴、中脘穴、天枢穴、大椎穴等特定穴位,达到提升阳气,从而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。
三伏贴不仅能调理冬季常见病,对养生也很有好处。对于反复发作的咳嗽、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、关节炎效果尤其好。
三伏贴功效
“三伏贴” 可疏通经络,调理气血,宽胸降气,健脾和胃,鼓舞阳气,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,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,从而达到振奋阳气、促进血液循环、祛除寒邪、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。
适宜人群
1、呼吸系统疾病人群
慢性支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肺气肿、肺心病、过敏性鼻炎、慢性咳嗽、慢性咽炎、反复感冒等。
2、消化系统疾病人群
慢性胃肠炎、慢性腹泻、消化不良等。
3、妇科疾病人群
慢性盆腔炎、痛经、宫寒、月经不调等。
4、骨关节疾病人群
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、骨关节炎、颈肩腰腿痛、陈伤等。
5、小儿疾病人群
小儿消化不良、厌食、哮喘、反复咳嗽、体虚易感冒、脾胃虚弱等。
6、亚健康调理(治未病)人群
免疫功能低下、阳虚体质、气虚体质。
女性贴法
对于不同的调理需求,建议“三伏贴”贴敷穴位如下:
1、调理呼吸系统不适
建议贴天突穴、膻中穴、大椎穴、风门穴、肺俞穴、膏盲穴、膈俞穴。
2、调理消化系统不适
建议贴上脘穴、中脘穴、肝俞穴、脾俞穴、胃俞穴、肾俞穴、大肠俞穴。
3、调理妇科不适
建议贴天枢穴、肾俞穴、关元穴、中极穴、气海穴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。
4、调理关节不适
建议贴大椎穴、曲池穴、志室穴、腰俞穴、鹤顶穴、阳陵泉穴、足三里。
男性贴法
成年男性贴敷三伏贴,一般建议一次贴以下8个穴位:神阙穴、大椎穴、双肺俞穴、双胃俞穴、双肾俞穴。
儿童贴法
三伏贴儿童每次可贴敷1~3个穴位。常用穴位有神阙穴、命门穴、中脘穴、大椎穴、天突穴、肺俞穴、膏肓穴等;具体可根据个人体质及健康需求进行贴敷。
脾虚、体质虚寒、抵抗力差的孩子:如经常感冒生病,容易积食、腹泻、形体消瘦者。
建议贴敷穴位:神阙穴/命门穴/中脘穴,选择其中1个穴位即可。
贴敷指引:优先选择神阙穴,若皮肤较为敏感,可根据个人体质交替穴位贴敷。
有呼吸系统疾过敏性疾病、过敏性体质的孩子:如过敏性鼻炎、过敏性咳嗽、哮喘等。
建议贴敷穴位:大椎穴/天突穴(选1个)+肺俞穴(双侧)/膏肓穴(双侧)(选1个),共2个穴位。
贴敷指引:优先选择大椎穴+肺俞穴(双侧),若皮肤较为敏感,可根据个人体质交替穴位贴敷。
孩子脾虚又有鼻炎,怎样贴?上述调理方案一二可以交替贴敷, 每天共选2-3个穴位贴敷即可。
注意事项
1、敷贴的时长
成人敷贴每次2~4小时,小朋友贴半小时~1小时(3-5岁以下贴30分钟,6~14岁贴1小时)。需严格观察皮肤的耐受情况,若贴时发现孩子有不适、拒绝、哭闹的情况,都应该立即取下贴药。
2、洗澡及乘凉
贴后4小时内不要洗澡,使用中、使用后不能直吹风扇,避免吹空调。
3、饮食
贴敷期间,建议清淡饮食,避免肥甘厚腻、寒凉生冷、温补热性的食物,以及海鲜、牛肉等“发物”。
4、作息
贴药期间及过后3天,注意顾护您和孩子情志,不要过于兴奋、跑跳、劳累、晚睡。
5、不要盲目减药、停药
“三伏贴”只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手段,不能完全代替其他治疗,正在服药的慢性病患者在进行中医敷贴期间,不要盲目减药、停药。
禁用人群
1、各种发热性疾病,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热期及活动性肺结核者。
2、咳吐黄色浓痰、咯血、衄血或易出现口腔溃疡等内火较重者。
3、贴敷部位的皮肤有创伤、溃疡、感染者。
4、对敷贴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。
5、皮肤过敏、瘢痕体质者。
慎用人群
1、孕妇。
2、艾滋病、结核病或其他传染病者。
3、糖尿病、血液病、恶性高血压、严重心脑血管病、严重肝肾功能障碍、支气管扩张、恶性肿瘤的患者。
4、疾病的急性发作期或加重期间。
5、2岁以下婴幼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