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说:“病之愈不愈,不但方必中病,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,则非特无功,反而有害,此不可不知也。”
由此可见,服用中药能否奏效,除了处方是否对症,还得讲究服药的方法。具体可从服用时间、服用剂量、服用温度等方面把握。
一、服用时间
中药汤剂是中医常用的剂型,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对提高疗效大有帮助。那么,药方上标注的各种服药时间,都应该如何理解呢?
1、清晨空腹服药
清晨空腹宜服用具有滋补作用尤其是滋补肾阳的药物,在早餐前服用,以利于滋补药物的充分吸收;治疗四肢血脉病的药物也宜空腹服用,可使药物迅速进入胃肠,并保持较高的浓度而迅速发挥药效;利水渗湿药、催吐药均宜清晨空腹服用。
2、下午服药
下午或入夜宜服用泻下药(如大承气汤)。泻下药“乃当日巳午之后,为阴之分时下之。”(巳时:即上午9点~11点,午时:即上午11点~午后1点),其他医家亦都认定泻下药不宜在午前服用。
3、睡前服药
一般指在临睡前15~30分钟服用,使药效及时发挥作用。通常补心脾、安心神、镇静安眠的药,以及治疗积滞、胸膈病、遗尿症等的药物常睡前服。(或按医嘱服用)。
4、隔夜服药
主要是指驱虫药,一般睡前服1次,第二天早晨空腹再服1次,以利于药物的充分吸收,便于将虫体杀死排出体外。
5、餐前空腹服药
一般在饭前30~60分钟服药,以使药性容易下达。从部位上说,治疗病位在下(肠道、肝肾虚损或腰以下)的疾病,宜饭前空腹服用。因为在空腹状态下,药液能直接与消化道黏膜接触,较快地通过胃进入肠道,从而较多地被吸收而发挥作用,不致受胃内食物稀释而影响药效。
6、餐后服药
一般在饭后30~60分钟服药。从部位上看,治疗病位在上(如心肺胸膈、胃脘以上)的疾病,宜饭后服用,可使药性上行。健胃药及对胃肠道有刺激的药物(如甘露消毒丹等),饭后服用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黏膜的损害;对于脾胃不好的患者,大部分的药都不适宜空腹服用,而在上、下午服用,尤以饭后1小时以上或半空腹状态服用较好。此外,毒性较大的药物,也宜在饭后服用,以避免毒性药物吸收太快而发生不良反应。
7、餐间服药
即在两餐之间服药,避免食物对药物的影响,治疗脾胃病的药宜餐间服。中药服用不但要讲究适当的服药时间,还要讲究服药次数和药物的温度,这样才会取得佳的治疗效果。
8、顿服
病情较急者,要急病急治,煎好后立即服下,称为顿服。
对于急危重症的患者,中药一般采用顿服的方法。例如考虑感染所致的高热患者,从体温开始升高开始,每20分钟服药一次,至汗出时停药;治疟疾的药要在疟疾发作前的两小时左右服用;危重患者服用回阳救逆药也是将药物不定时频频顿服,直至转危为安,若拘泥于一日2~3次,必致病重药轻、危亡不救。
目的在于使药物在不伤正气的情况下,集中药力,及时迅速地发挥药效。目前,一般的高热性疾病、传染性疾病、小儿急症等宜采用顿服法。
9、频服
频服指分数次频频饮用或含在咽喉中。
凡咽喉病、呕吐病患者,宜采用频服的方法,缓缓服下,能使汤药充分接触患部,较快见效。如高热患者,可频频予以服药,一天多次,以使体温快速降下来,尽快摆脱高热对大脑的损伤;治疗喘证的中药,如定喘汤、苏子降气汤等,也可不拘时服之。
此外,调经的中药,如果是以活血化瘀、疏肝理气止痛为主的,在月经前三五天至经期第一二天服用最好,此即“因势利导”之法,月经后期停服,否则可致月经淋漓不断;以滋阴养血的药物在月经干净之后服用可使空虚的血海尽快充养;温补肾阳、暖宫祛寒的中药宜在经前期服用。
二、服用剂量
中药汤剂一般是一剂药煎煮1~2次后合并药液,分2~3次口服,每次100~200ml,在一天内把它服完或按医嘱服用。
如果病情比较急重,一天也可以吃两剂、三剂都可以;病程长、病情很缓慢的慢性病,不一定一天就要吃完一剂,可以三天服用两剂,甚至于两天服用一剂;呕吐以及身体比较虚弱的患者,可以将药物浓缩、先少后多、分多次服下,后期可逐步加量;小儿口服汤剂时,应将汤剂浓缩,从而减少服用量,以少量多次为好,不要急速灌服,以免咳呛。
在使用峻烈的药物以及有毒性的药物时,要从小剂量开始,逐渐加量,取效即止,切勿过量,以免发生中毒反应或伤及人体正气。
服药后出现出汗、泻下、热降等药已中病的情况,即可停药,适可而止,以免出汗、泻下、清热太过,损伤人体的正气。这就是“大积大聚,其可犯也,衰其大半而止,过者死”之意。
三、服药温度
服药的冷热,一般的汤药都是在温热状态服用,特别是一些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,如瓜蒌仁、乳香等,温服能和胃益脾,减轻刺激,以达到治疗的目的,患者容易接受。
但是有一些特殊的情况,比如:
1、发散风寒的药
发散风寒药一般都会有发汗的作用,这个时候就需要让它热服,而且有的热服还不够,可能服用了之后还建议患者喝热粥,并且马上叫患者躺在床上,盖比较厚的被子,促进发汗,排出邪气,所以一般发散风寒的药,常常要热服。
2、清热利湿药、清热解毒药、止吐药等
清热利湿药、清热解毒药、止吐药等一般来讲要略偏凉一点儿服用,并且嘱咐患者忌辣椒、牛羊肉等发热的食物以免使热邪加重。这就是中医讲的“用寒远寒”“用热远热”之意,也体现了“寒者热之”“热者寒之”的正治之法。
3、“从治”法的应用
“从治”法,即顺从患者病情假象的给药方法。一般治疗的方法是与疾病的表现是相反的,就是“寒热温凉则逆之”,如果病情表现为热证,那么汤液可以稍稍的凉一点;如果是表现出是寒证,服的汤液稍稍的温热一点。
总之,运用中药治疗疾病是一个系统的工程,不仅仅是医生的辨证处方要正确,药材的质量过关,煎煮的方法合乎要求,科学的服药方法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。
【来源: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,作者:药学部 刘肖林、江国荣】